《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心劳手人以成器物曰工;四曰通财鬻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A.社会地位 | B.知识水平 | C.道德品质 | D.职业分工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上 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
|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
| 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
|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
下列人物的主张或行动,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的有
①孟子的“民贵君轻” ②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③墨子的选贤任能 ④韩非子的“法不阿贵”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A.炫耀文治武功 |
| B.祭祀天地神祗 |
| C.神化君主统治 |
| D.报答天地之恩 |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
|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
|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
|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
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民为本,而“民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
| A.“政在得民” |
| B.“民贵君轻” |
| C.“存百姓”的思想 |
| 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