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
|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样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当归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的遗愿是
| A.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机 | B.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平等 |
| C.思想启蒙,革新传统文化 | D.扶助农工,实现共产主义 |
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这表明鲁迅在当时
|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 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
|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莫言的代表作如《丰乳肥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小说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据此推测,莫言的写作风格属于
| A.现实主义 | B.浪漫主义 |
| C.社会主义 | D.现代主义 |
“‘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