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连接好如图所示的装置后,左右摆动矩形线框,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有偏转,于是认为:只要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只使用图中的器材,可以证明他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请简述你设计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2014·鞍山)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 _关系。
(2)实验时,他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变小”)。
(3)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
A.保持A、B两支蜡烛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014·济南)小明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 。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 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选填“甲”或 “乙” )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2014·贵阳)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勇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实验时,应使玻璃板面与纸面保持垂直.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你的方法是: .
(3)小勇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
(4)为了把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小勇要将另一支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当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他便开始记录,这将使像距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选填“大”或“小”).
(2014·铁岭)(1)婷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得出了“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同组同学告诉她结论不正确,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实验中,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会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2)完成上面实验后,她又和同组同学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婷婷建议大家用 代替平面镜,找到像以后,她又在像的位置放了一个白色的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当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4·本溪)(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
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20° |
20° |
2 |
40° |
40° |
3 |
60° |
60° |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 (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