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材料一: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请回答:
①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②对阿拉伯半岛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最早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是什么宗教?
③根据材料归纳三大宗教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共同点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109年(1840 -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在材料一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最后把中国推向“深渊”的是什么侵略战争? 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资产阶级发动的哪些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2)材料二中“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写出其中1位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而牺牲的民族英雄。
(3) “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的摸索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
(4)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战争探源】有人说,假如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就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假如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其实这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此。
(1)请以鸦片战争为例,指出该场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战争史话】战争中有很多元素因“第一”而载入史册。如原子弹首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请你再列举两个与战争有关的“第一”。
【战争创伤】2012年2月,日本右翼分子河村隆之发表“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言论。一直以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始终不愿承认当年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他们的行径严重伤害了中国及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情感,引起了极大愤慨。
(3)请你举出两例事实证明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的罪行。
【战争启示】当今世界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4)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方法有哪些?

【品读《茶馆》】
(第一幕:1898年初秋)
常四爷:咱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艺儿啊!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鞋大衫,洋布裤褂……
泰仲义:把本钱拢一块,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泰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1)“常四爷”反映的社会现象与《马关条约》的哪些条款直接相关?
(2)“开工厂抵制外货”是当时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
(第二幕:抗日战争胜利后)
泰仲义:拆了!我四十多年的心血啊,拆了!……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吗?我问你!
(3)“这样的政府”指哪一政府?其统治区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续编《茶馆》】
(第三幕:2014年)
记者:秦先生,了不起啊!你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还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巿,佩服!
秦建国:多亏了国家,让我的梦想成真!
(4)运用所学知识,将对话补充完整。

17—19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9年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776年《独立宣言》通过,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 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782年 第一台蒸汽机问世
1840年前后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此后,法国、美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1)17—18世纪欧洲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2)17—19世纪上半期,欧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欧美在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这一事件(变化)开始于什么时间?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颁布了什么法律性文件?由此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的国家?这些法律性文件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对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加强哪一方面的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的《文艺复兴》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他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