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材料一: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请回答:
①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②对阿拉伯半岛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最早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是什么宗教?
③根据材料归纳三大宗教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共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谁动了我的端午节?”最近一条“韩国准备把江陵端午祭申报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闻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融入世界怀抱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曾被自己忽略的、绵延数千载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大二学生朱士颜从同学口中听到传闻时的第一感觉是:“这是网络上最新流传的一个玩笑。”随后朱士颜对此事有了更多的了解:韩国申报的是江陵端午祭,而非中国的端午节,二者并不相同。让朱士颜更为触动的是,同样是受儒教文化影响的韩国,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礼仪、祭祀等一系列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摘自中学历史在线网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每的什么时候过端午节?此节源于什么时候的哪个诸候国?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的?
(2)请你列举出与端午节相关人物的主要贡献。
(3)我国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列出两个来。看了上述消息后,你对中韩两国对待传统节日的做法,有什么感想?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指的哪两位著名帝王?他们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这两位帝王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两个。
(3)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朝统一全国后,对管理的地方不再推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什么制度?
(4)西周和秦朝在管理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1)三则材料体现了秦始皇的哪三点暴政。
(2)材料四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
(3)前三则材料与材料四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二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请回答:
(1)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期?
(2)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上古之世” 的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