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
⑴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调节时,发现杠杆左端偏低,则将左端螺母向 调节。
⑵某实验小组记录两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2 |
20 |
1 |
10 |
2 |
1 |
8 |
2 |
4 |
根据分析,这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 (选填:“1”或“2”)的一组肯定有错误.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 (选填:大或小).
⑶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⑷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3)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⑸如图(4)所示,实验小组选用长1.6m、粗细均匀的一只金属杆,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同时将一个“拉力- -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可知金属杆重 N.
(6)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托盘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实际上使用天平经常同时用到砝码和游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砝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图(6)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
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需挑选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长度(m) |
1.0 |
0.5 |
1.5 |
1.0 |
1.2 |
1.5 |
0.5 |
横截面积(mm2) |
3.2 |
0.8 |
1.2 |
0.8 |
1.2 |
1.2 |
1.2 |
材料 |
锰铜 |
钨 |
镍铬 |
锰铜 |
钨 |
锰铜 |
镍铬 |
(1)选用导线A和导线D进行研究,为了研究电阻与 的关系.
(2)选用导线C和导线G两根进行探究,可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小明利用实验室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实验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两支试管、秒表、适量的水和沙子,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 需要的时间长, 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判断 吸热能力更强.
物质 |
质量m/g |
升高5℃所需时间/s |
升高10℃所需时间/s |
升高15℃所需时间/s |
水 |
50 |
15 |
30 |
45 |
沙子 |
50 |
3 |
6 |
9 |
(3)小强用同样的仪器,采取不同于小明的方案,给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 ,判断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大小.
如图所示是小明所在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小明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 为止.
(3)当点燃的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 (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
(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明移开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然后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屏幕.小明的这个操作过程正确吗?
答: (选填“正确”、“不正确”).
(5)此实验不能用家用镜子的镜片进行,是因为家用镜子的镜片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6)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1)在组装器材时,是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 (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位置.
(2)如果图丙、图丁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 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3)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时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它是用 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