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分子量为1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 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
|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
| C.a 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
| D.a 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
|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
| C.D点表示种群的数量最大 |
|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
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以使K值提高 |
|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
|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
|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
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
|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
| 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
|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