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周日,你去大熊山游玩,下午却下起了雨。未游玩景区,你就返回了。第二天,一位朋友问你:“昨天玩得开心吗?”你会怎样回答?
你开心地回答说:
综合性学习
学校组织了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搜集了如下资料,请你阅读分析后给出一个结论。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 调查内容 |
喜欢敲键盘, 不愿动笔写 |
常提笔忘字, 常写错别字 |
字体不美观, 从未练书法 |
| 数据统计 |
57% |
83% |
79% |
结论: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题目。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文内容,依照划线句,补充空缺内容
②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第句,应改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不可缺失。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了形象诠释,发人深省:《清兵卫与葫芦》中,父亲扼杀了清兵卫超凡的审美能力;《风筝》中,“我”压制了儿童游戏的天性;而《一厘米》中,普通的食堂女工陶影在孩子面前全力以赴塑造完美母亲的形象,她令人肃然起敬;《小巷深处》中,卑微的盲母亲则以 ,唤回了在虚荣中迷失了情感的养女,令人动容。(要求:前两处填事件,后两处填人物特点或品质。)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作答。(7分)
走进峰峦叠翠,洞壑通幽的清源山,你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中国之“最”保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老君造像了。这个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虽然堪称“老子天下第一”,却丝毫没有“老于天下第一”的派头。他是那样超凡脱俗,那样和蔼可亲,那样淡泊宁静,有神仙气度却无神秘色彩。他甚至没有眼珠,却能让人看到shēn suì的目光。这位伟大的智者为什么竟然“有眼无珠”呢?也许是因为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言不辩。大智若愚B因此,“大视”即是“无视”。为文中加点字汪音,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峰峦一淡泊一 shēn suì在文段A、B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
AB结合文意,你如何理解“大视无视”?
综合性学习。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
| 调查对象 名次 |
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 |
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 |
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 |
| 第一名 |
父亲 |
父亲 |
|
| 第二名 |
母亲 |
|
|
| 第三名 |
|
母亲 |
|
| 第十名 |
|
|
母亲 |
| 第十一名 |
|
|
父亲 |
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3)
日本:
美国:
中国:(2)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半个学期,我们学到了多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从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精神;在毕淑敏的《一厘米》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陶影这样一位的母亲;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则批判了那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