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喻12分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4分
(1)俟其来款之 俟:____________
(2)郡县患之 患:_____________
(3)自朝过午 朝:_______________
(4)直指谕其训 谕: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1,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2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3。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4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5者也。……此皆言其可目6者也。
——(李渔《芙蕖》)
【注释】①群葩(pā):百花。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③妍:美丽。④迨至:等到。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
花。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⑥目:观赏。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陶渊明独爱菊(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二)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九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
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
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 |
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柳宗元《小石潭记》) |
|
B.故 |
公问其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
C.属 |
忠之属也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
|
D.其 |
其乡人曰 |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段(一)中,作者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岳飞是抗金名将,根据(一)(二)两段文字,分别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
⑶但当涉猎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 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 常找高手过招 B 观摩他人下棋
C 善于知识迁移 D 善于思考领悟
E 坚信天下无敌 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2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 |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大苏泛赤壁 大苏指(人名) 水波不兴 兴: 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 |
2. |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