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
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②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
A.发昌机器厂 | B.江南制造总局 |
C.安庆内军械所 | D.轮船招商局 |
下表反映的是1952—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其他 |
|
1953—1957 |
7.1 |
6.4 |
36.2 |
50.3 |
1958—1962 |
11.3 |
6.4 |
54.0 |
28.3 |
1963—1965 |
17.6 |
3.9 |
45.9 |
32.6 |
1966—1970 |
10.7 |
4.4 |
51.1 |
33.8 |
A.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影响
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倾”思想影响
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
D.“文革”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C.“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