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 B.秦朝 | C.唐朝 | D.清朝 |
张程在《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中写到:“喝咖啡逛公园的上海买办、书包里藏着白话小说的学生、在政府各部跑新闻的北京记者和出口中国茶叶进口英国钢琴的广州商人们,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由此可以看出民国时期()
| A.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 B.新潮人士已遍及城乡 |
| C.西方商品开始进入 | D.民主化进程基础薄弱 |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
|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
|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
|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 A.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
| B.仍然是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 |
| C.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
|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
| B.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
| C.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
|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