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A.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
D.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据此可得到的信息是
A.工业发展后英国老百姓的生活日益贫困 |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
D.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
C.改革开放的实践 | D.“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的建成投产,表明(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
B.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
C.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
下表反映了 1950年和 1954 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三大改造完成 |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
B.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
C.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
D.川西地区农业、商业发达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