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 B.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
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 D.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D.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