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号召农民挖掉“帝国主义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这里,“墙脚”的含义是指
A.封建宗法制度 | B.不法地主、土豪劣绅 |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 D.官僚、买办阶级 |
北京大学学生散发传单“这回英、日两国强蛮无理,残杀我同胞,……大家赶快团结起来,誓不和英日两国有金钱来往,即不买他们的货物,不用他们的钞票。”这件事发生在
A.五四运动时期 | B.五卅运动时期 |
C.汉口九江收回租界运动时 | D.一二•九运动时 |
吴佩孚曾于民国13年11月写信给冯玉祥道:“与足下袍泽数年,以心相印,今被暗算夫复何言!”此处吴提到的被冯“暗算”是指
A.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反戈攻打吴佩孚 | B.在北伐战争中进攻河南 |
C.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 | D.联合国民革命军夹击吴佩孚 |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
A. 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D. 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