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节选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耕地(亩)
牛(头)
猪(头)
犁(张)
水车(架)
房屋(间)
数量
6.98
0.32
0.58
0.62
0.16
3.91

——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
材料四:2009年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它们体现的经营模式有何共同之处?经济性质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何新发展?为什么会有新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只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划线部分的内容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征?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根据材料指出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2)基于“于事稳便”的考虑,唐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

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