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生活。”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①共同的社会制度 ②维护民族独立 ③反对殖民主义 ④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右图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成功运用于解决澳门问题; B.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确定的方针;
C.20世纪50年代得到了系统阐述; D.20世纪60年代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该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