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问答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21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一起医院暴力事件。因一重病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医生遭到患者家属的群殴,造成ICU主任熊旭明教授眼部、鼻撕裂伤,大量出血,多处软组织挫伤,肉眼血尿,肾挫伤,脾出血,另有两名医生轻伤。
材料二  2013年10月29日针对10月21日发生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被群殴事件,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通报事件相关情况,要求依法惩处凶手,严厉打击伤害医务人员的犯罪行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广东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的宣传和落实,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从医环境,保障医务人员的权益。
材料三  2013年10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谈广医附二院多名医务人员遭毒打事件时说:这件事不但违法,而且是犯罪,犯了人身伤害罪和扰乱公共秩序罪,一定要严肃处理。如果不严肃处理的话,这样的恶性医闹事件照样会出现,所以现在正是一个好机会,要为受害者伸张正义。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生活中公民的角度对医院暴力事件中患者家属的群殴行为进行评价?(12分)(2)请分析材料二中包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三,试找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钟南山关注医务人员遭毒打事件的政治学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20世纪60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在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在收集两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撰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8年,经专家鉴定,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的原因。
(2)有人认为,今天,当人们习惯于用西方话语反思科学时,一些人还依然停留在朴素的科学思维上,将其视为唯一合法的认知范式,并借此对中医进行审判。除了二元对立,除了非此即彼,二者就不能和解与对话吗?试从哲学上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屠呦呦是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三无”的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而再次被放大后,倒是提醒我们,真正重要的是让热爱科学的人更容易碰撞到科学的进口。试就如何“让热爱科学的人更容易碰撞到科学的进口”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超过两点,答了多条建议的只根据前两点建议给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三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蓝图。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导下,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国务院将于2016年3月向全国“两会”提交“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经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将作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正式对外发布。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将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在“十三五”规划编制中所其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必要性,并请在劳动者的角度就如何参与创新、创业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冶国,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反对以私害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这种崇拜权力、轻蔑法律的倾向,既不利于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又不利于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危害很大。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H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H市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材料一:截止2014年底,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1/3,稳居世界首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开发、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材料二:《中国制造2025》非常重视发挥机器人的作用,强调要增强我国机器人的国际竞争力。D市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有的工厂在“智能工厂”建成后,所需要的一些软件系统、中后台管理人员,预计不超过200人;若按目前的手工操作生产水平来计算,则需要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2)联系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机器换人”对劳动者的影响。
(3)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

项目
时间
GDP增速(%)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消费对GDP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2010年
10.3
43.24
50.9
50.9
2011年
9.3
43.0
51.6
51.00
2012年
7.7
44.7
51.8
52.20
2013年
7.7
46.1
50
51.70
2014年
7.4
46.8
54.4
52.30

注:①2003—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属于高速增长。
②GDP年均增长8%左右为中高速。
材料二:新常态下,挑战增多,J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消减256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3567万元;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
材料三: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自己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由习近平倡导和构建的习式政治新常态,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呈现鲜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J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2)结合材料三,从我国政治制度的角度,说明如何构建我国政治新常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