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制度为核心,但相权一直威胁着君权,直到清朝时期建立了军机处,废除了丞相制度,才结束了这一斗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
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
C.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荡 |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 |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