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中国战场 |
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万人 |
不到109万人 |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
伤残 |
死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死亡 |
死亡 |
3500万人 |
2000万人 |
620亿美元 |
5000亿美元 |
40.5万人 |
37.5万人 |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的分配情况?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妃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运动
(3)材料三中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哪些重要问题?
(4)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经济试点的报道示意图
承包责任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 |
城镇人口 (亿) |
上网用户总教 (万) |
恩格尔系数 (%) |
|
1978年 |
3624.1 |
1.7 |
57.5 |
|
2001年 |
95933 |
4.56 |
6800 |
41![]() |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指出占家庭总指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
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
(2)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何种趋势?
(3)你对图三这种现象是否认同?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