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准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敌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忷忷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选自《梦溪笔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遭闵凶(早时)形影相(安慰)
B.终兄弟(没有) 奉圣朝(及)
C.则刘病日(更加)臣洗马(授予官职)
D.则告诉不许(申诉)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舅夺母《齐谐》者,怪者也
B.蒙国恩程氏妹丧于武昌
C.犹蒙育不名节
D.外无功强近之亲帝乡不可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内无应门五尺二虫又何知
B.猥微贱去六月息者也
C.急星火俨骖騑上路
D.臣少仕伪朝彼奚适也

下列加点字与“臣具以表闻”中“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雄州列而一国者
B.蛟起凤梁鸿于海曲
C.眄庭柯以颜宾主尽东南之
D.亲戚之情话吴会于云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用“/”给两处划线语句断句。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结合选文(一),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继而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接着以“”的事实说明晋国的野心,利用两国矛盾来离间双方;最后得出亡郑是“”的结论,最终打动了秦伯。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如山,未尝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药居:聚集,搜集
B.积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取直诣:前往
D.终不言复:回答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          不害清为富也
B.市人其异,皆笑之     清不怠遇其人
C.清有道者欤        执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广     一旦复柄用,厚报清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与“至鸿门,谢曰”一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乃令张良留谢。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听细说②敢以烦执事再拜献大王足下④且君尝晋君赐矣

A.①小人的谗言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又 ④替
B.①详细的话②执掌事务 ③又 ④被
C.①小人的谗言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拜两次 ④给予
D.①详细的话 ②管理事务 ③第二次④是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A.①遣将距关②君安与项伯有
B.①击沛公于坐②不如善遇之
C.①范增数目项②先破秦人咸阳者
D.①秦伯,与郑人盟②范增项羽曰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再使用的一项是()

A.为之奈何 B.约为婚姻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项伯许诺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三者:人 B.常身翼蔽沛公以:用
C.与斗卮酒则:但是 D.招樊哙出因:因为

下列各句,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客何为者?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对“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
B.所以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
C.故此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
D.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

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A.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
B.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
C.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②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

下列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以刘邦集团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B.本部分运用对比的手法,用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与刘邦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对比,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C.文中写刘邦入关后“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而当项羽要击破他时,又惊呼“为之奈何”,并将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这表现出他善于应变的性格。
D.本部分在刻画人物方面,语言具体生动,形象丰富。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老谋深算,急于事功的性格;而范增的话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