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天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吏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时流辈咸推之    推:推举          B. 既罹窜逐          罹:遭受
C.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转:调任          D. 例移为柳州刺史    例:按旧例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警绝众        聪警:聪明敏悟  B.精裁密致             精裁:精选体裁
C.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  绝域:死地      D.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师法:学习方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蕴骚人之郁悼             ②楚之同姓也
B. 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C. ①请以柳州授禹锡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 ①宗元谓所亲曰              ②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两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6、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译文: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喪及妻子还于京师。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í):相见。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赐白金万两 仍:还,又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轻舟追遣之
B.观其取 一无
C.汝故疏我 吾功哉
D.彬总师也 上临哭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2)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包恢传
包恢字宏父,建昌人。自其父扬、世父约、叔父逊从朱熹、陆九渊学。恢少为诸父门人讲《大学》,其言高明,诸父惊焉。嘉定十三年,举进士。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进左司郎官,未行,移福建兼知建宁。闽俗以九月祠“五王”生日,靡金帛,倾市奉之。恢曰:“彼非犬豕,安得一日而五子同生,非不祥者乎?而尊畏之若是。”众感悟,为之衰止。兼转运判官,以侍御史周坦论罢。光州布衣陈景夏上书云:“包恢刚正不屈之臣,言者污蔑之耳。”又四年,起为广东转运判官,寻为大理少卿。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军建寨,一旦集诸军讨平之。嘉兴吏因和籴受赇百万,恢被旨虑囚,减死。
景定初,为中书舍人。林希逸奏恢守法奉公,其心如水。权刑部侍郎。豪有夺民田寄公租诬上者,恢上疏,指为以小民祈天永命之一事,帝览奏恻然,罪任事者,即归民田。召赴阙,辞。度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郊祀礼成,还,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恢历仕所至,破豪猾,去奸吏,政声赫然。尝因轮对曰:“此臣心恻隐所以深切为陛下告者,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耳。”参知政事董槐见而叹曰:“吾等有惭色矣。”他日讲官因称恢疏剀切,愿容纳。理宗欣然曰:“其言甚直,朕何尝怒直言!”经筵①奏对,诚实恳恻,未尝不从容谆至。度宗至比恢为程颢、程颐。恢侍其父疾,涤濯拚除之役不命僮仆。年八十有七,临终,举卢怀慎卧箦②穷约事戒诸子敛以深衣③,作书别亲戚而后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谥文肃。(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②箦:竹编:床席。③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福建兼建宁知:主管。
B.众感悟,为之止衰:懈怠。
C.召赴,辞阙:朝廷。
D.遗表闻,帝朝辍:停止。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B.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C.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D.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恢少有才华,后考中进士。包恢年少的时候就为父辈们的门人讲《大学》的内容,见识很高明,父辈们很惊异;他在嘉定十三年时考中进士。
B.包恢善于揭示本质、说服百姓。闽地祭祀“五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恢说,五个孩子一起出生只有猪狗能做到,人这样应该不是神而是祸害。
C.包恢为官刚正,受到百姓好评。包恢因为与侍御史周坦争论太过激烈被罢官,光州有一个布衣陈景夏上书称赞包恢刚正不屈,说周坦污蔑了包恢。
D.无论是上疏还是廷对,包恢都敢于直言,受到皇帝的喜爱。比如理宗就说,包恢直言,他从来没有生气过。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军建寨,一旦集诸军讨平之。
(2)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纺织
B.宁能其夫子衣: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妾也客:把……当作客人
D.孟子,遂留其妇谢:感谢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②徙舍学宫之旁③孟母以刀断其织
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⑤妇辞孟母而求去⑥孟子谢,遂留其妇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各5分)
⑴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⑵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唐 • 杜牧
亡友邢涣思讳群。牧大和初举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牧于宣州事吏部沈公,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某奉沈公命,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某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
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某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
大中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
──《樊川文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日夕闻涣思助并州佽:帮助
B.急于束缚 夷黠:狡猾
C.言不能拜涩:苦涩
D.盖壮未病期:料想

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邢涣思“可友”的一组是()
①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②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③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④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⑤急于束缚黠夷⑥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

A.④⑤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洛阳一见邢涣思就认为是个可以做朋友的人,后来作者在宣州侍奉吏部沈公,邢涣思在京口侍奉王并州,都担任幕府中的小吏,相同的际遇使得他们终于成了好朋友。
B.京口繁华且地处要道,是商旅聚集的地方,王并州在那里任职,为人严厉,办事不合理的时候,一般听不进他幕府里诸多贤士的话,只有邢涣思是个例外。
C.孔温业在任御史中丞时,叫作者把所了解的人才推荐给他,作者推荐了邢涣思,并详细地把自己在京口知道的邢涣思的事告诉了他,没几天,朝廷就任命邢涣思为监察御史。
D.作者知道邢涣思一天吃两顿猪肉后,多次专门写信拿《神农本草经》上的话提醒他,说这种肉会让血脉不通,筋骨衰弱,加重风气病的症状,可见二人交情之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
(2)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
(3)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
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 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