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天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吏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时流辈咸推之    推:推举          B. 既罹窜逐          罹:遭受
C.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转:调任          D. 例移为柳州刺史    例:按旧例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警绝众        聪警:聪明敏悟  B.精裁密致             精裁:精选体裁
C.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  绝域:死地      D.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师法:学习方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蕴骚人之郁悼             ②楚之同姓也
B. 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C. ①请以柳州授禹锡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 ①宗元谓所亲曰              ②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两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6、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译文: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喪及妻子还于京师。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①固守。术以夔彼郡人,欲胁令说蕲阳。遂遁匿灊山②。
建安二年,夔将还乡里,度术必急追,乃间行得免,明年到本郡。顷之,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时有传袁术军乱者,太祖问夔曰:“君以为信不?”夔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夫失道之主,亲戚叛之,而况于左右乎!以夔观之,其乱必矣。”迁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夔曰:“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今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承等皆请服。牟平贼从钱,众亦数千,夔率郡兵与张辽共讨定之。东牟人王营,众三千余家,胁昌阳县为乱。夔遣吏王钦等,授以计略,使离散之。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太祖从其言。
入为丞相东曹掾。夔言于太祖曰:“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如是则天下幸甚。”太祖称善。魏国既建,拜尚书仆射。文帝践阼,封成阳亭侯,邑三百户。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薨,谥曰靖侯。子曾嗣,咸熙中为司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魏太祖曹操。②灊山:灊,音qián。灊山,古地名,在今安徽霍山东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胁令说蕲阳游说
B.乃间行得免赶时间
C.不可卒绳以法通“猝”,仓猝
D.若一切齐以科禁同等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以夔彼郡人蕲阳为太祖固守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乃间行得免其民间小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下列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
B.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
C.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D.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夔为人很有气节,他曾拒绝袁术的征召,后来袁术又企图利用他攻克蕲阳,他就趁机逃到了灊山。
B.何夔治理郡县很有办法,可谓足智多谋,有时以柔克刚,有时武装攻克,有时使用离间计,各个击破。
C.何夔曾提出“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可见其治郡很有全局观。
D.何夔分析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太祖多次采纳他的建议。文帝继位后,对他很敬重。他死后,爵位由儿子何曾继承。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
译文:
(2)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
译文:
(3)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选自《元史 · 董文炳传》)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直:通“值”,价钱
B.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籍:借助
C.文炳曰:“后当德我。”德:感激
D.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中:诬蔑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以民蚕麦偿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D.民亦有不乐为者南冥者,天池也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②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③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④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⑤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⑵.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
⑶.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无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阴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痛恨。
B.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C.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为:拆毁。
D.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逐;驱赶。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趋向、奔赴B.乃钻火烛之烛:烧
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以:因为D田忌欲引兵之赵之:到、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在魏国遭庞涓迫害,齐将田忌得知这一情况后,派人将孙膑救至齐国。孙膑因此为齐国效力。
B.孙膑为了迷惑魏军,故意用“增兵减灶法”以骄其心,使庞涓兼程轻进以逐齐,终于中埋伏身死。
C.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D.“围魏救赵”是一种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而马陵道之役,孙膑能吃透敌军心理,因势利导,一战成功。足见其高超的军事才能。

翻译下面句子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
(2)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六国论(节选)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克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英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 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sàn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下列加点词的正确义项依次是 ( )
①窃怪天下之诸侯。 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③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④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A.私下 责备 排斥 困乏 B.私下 责怪 排斥 困窘
C.偷偷的 过失 排除 困惑 D.谦词不译 责怪 摈弃 困乏

下列加横线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⑤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⑥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⑥ D.②③

下列句子中的“乃”同“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的“乃”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乃没水而死。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⑤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
(1)彼秦者将何为哉?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苏辙、李桢二人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苏辙:李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下列加点词语与“范增数目项王”中“目”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C.太子既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道芷阳间行

下列加点词语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若亡郑而有意于君,敢以烦执事
B.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
C.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D.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下列加点词语与“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河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翻译下列加横线的句子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司隶冯方女有国色,避乱扬州。袁术登城见而悦之,遂取焉。诸妇教以将军贵人重节气宜数涕泣以示忧愁也若此必加重”。冯女后见术每垂泣术果以为有心益宠之诸妇乃共绞杀,陷之于厕,言其哀怨自杀。术以其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