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 | B.心即理也 |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知行合一 |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
|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
|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
|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
| 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
|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 |
| 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
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 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
| 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
| 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
| D.实为皇帝的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
宋神宗欲改革职官制度,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将其权力合并于兵部。但神宗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保留了下来,枢密使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这主要体现了宋朝政制的特点是()
| A.文武分权 | B.守内虚外 | C.重文轻武 | D.分化事权 |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 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
| 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
| 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
|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