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综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促进和推动了发展。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变和飞跃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
——李丹凤《1978年解放思想对新世纪继续解放思想的启示》摘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中国“内部改变”的原因。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改变“清代中国”的思想主张各是什么?
(2)请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300字左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以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请结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评价上述观点。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
无羔。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C.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
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
C.恢复周礼,实行仁政 D.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
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