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龙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商君书》
材料二 “自议新法……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煕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数与安石争论”,“御史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针对什么变法展开的争论?这两次变法都遭到一些人反对的主要原因何在?变法最初都能推行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结合这两次变法的教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在历史探究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就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
(1)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讨论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
同学甲:改革是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60年代的 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同学乙: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 ,其特点是
同学丙: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比如中国近代的 。虽然失败了,但却体现了中国人民用于自救的一种探索精神。
(2)除以上观点外,改革还有什么作用?请你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新阶段,上海、天津、九江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游行示威,声援学生。
材料二

材料三: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新发展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4)材料三中“先进理论”指的是什么?
(5)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之处。

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大臣只能将皇上的意思照抄誊写后向下传达,而不能够对皇帝的旨意做任何的山头或者大的改动)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者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部政治文献?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什么精神?
(4)以上材料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列宁说过:“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2008年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4月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列宁承认犯了错误,后来他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中国该如何应对?

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图1、图2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此战役发生于图1中 处。(填写相应字母,2分)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是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2) 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3) 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