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材料二 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72年9月26日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  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
材料一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她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材料二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三……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创造的财富比中国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是因为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社会。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之中……
中国的改革存在“后发优势”。中目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包容性,国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技术文明、经济文明如洪流浸淫沙漠一般被中国所吸收;中国三十年里做了西方人千余年做的事情。
——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与西方相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有哪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筴、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咸所究治。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
“蓋棺之日,囊無餘貲”
材料二:(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竺可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德……非和平方式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威胁……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抗,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德……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再崛起,但是始终不能成为完全的世界大国。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处于暂时的和平时期,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让各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联邦德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它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被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的方式是什么?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有哪些?给德国带来什么后果?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崛起的方式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弹劾之。
(1)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引自何文件?有何局限?19世纪60年代是如何弥补这一局限的?
(2) 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引自何文件?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共性?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的原因有哪些?
⑵ 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所述观点的认识。(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