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  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支柱形状
四棱柱
圆柱
三棱柱
塑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392
400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牛(取g=10N/kg).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调节烛焰、__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①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写出三个:

如图所示为“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通过使用同一个小球A来保证________不变;每次改变在斜面上释放小球A的高度h的大小。小球A到达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比较物块B在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_的大小比较出来的。此实验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有关。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的乒乓球会_________,说明左边的音叉在__________。解释其原因是: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它的声音在_________中向外传播时,引起左边音叉的共振,使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