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③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④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③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响:回声 |
B.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弭:消除 |
C.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恤:体恤 |
D.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蹈:踏、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皆本于三亲焉 盘盘焉,囷囷焉 |
B.及其壮也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
C.若能恕己而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主要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家族人伦关系中很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
B.兄弟不仅要让妯娌间避免纷扰,更要相亲相爱;因为兄弟之情对于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
C.此文多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地说明了兄弟在家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D.作者认为影响兄弟友谊的主要原因是妯娌关系不睦、子侄关系不和、弟弟不敬兄长等,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
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②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2)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主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①。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注解:①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2)孔子和其弟子的话体现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翻译句子:
(1)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译文: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2、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2)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2、思考题:无趾的话说明什么?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 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 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 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庄子•让王》
翻译:
1、(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2)子列子笑谓之 曰:“君非自知我也
2、子列子辞粟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