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 注:两处“适”均通“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即墨燕。距:抵抗。 B.齐人未。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城。乘:巡视。 D.而城中噪从之。鼓:指击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且缓攻即墨待其事。焉用亡郑陪邻
B.遣使约降燕。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田单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五千人衔枚击之。相如持璧却立。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写作。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打算。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日。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去:离开。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因厚赂单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单于壮其节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衡因上疏陈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毕礼而归之

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果地震陇西求使可报秦者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师不必贤于弟子
D.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非我也兵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进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翻译
(1) 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2) 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
课内翻译——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焚林而田,偷取多兽田:同“畋”,打猎。
B偷取一时,后必无复偷取:窃取,盗得
C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权:权宜的计策
D拔拂今日之死不及拔拂:拔除,免除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君其诈之而已矣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愿以五十城请易璧
C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下列语句全都属于“对两军交战可以用诈伪手段进行议论”的一组是()
①战阵之间,不厌诈伪②君其诈之而已矣
③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④今日之胜,在诈于敌
⑤ 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⑥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晋文公向雍季问战,雍季用设例比较的方法,表达了战争不能用伪诈手段的观点,由此引出作者对晋文公的诘责。
B 晋文公向舅犯问战,舅犯提出战争可以对敌方用伪诈的手段,劝晋文公采用伪诈手段,后来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可行的。
C 作者先由雍季论起,再责备文公对舅犯的误解,然后充分肯定舅犯的观点,最后否定孔子的言论,思路非常清晰。
D 韩非子对儒家一些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他对晋文公的责备实际上是在否定渗透着儒家观念的雍季的思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既来之,则安之 D.眄庭柯以怡颜

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刘备,天下枭雄 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南冥者,天池也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⑤,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不习治生治:经营
B.竟不赴廷试竟:竟然
C.性不耐久客客:客人
D.当俟异日耳俟:等待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狂放洒脱"的一组是
①饮酒歌呼穷日夜 ②窘极,则以书易米
③夙构者莫之为胜④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⑤此境不易处也,奈何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敬梓生性聪明,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无意进取功名。
B.吴敬梓家境不错,继承了不少家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之内耗尽家产,生活开始穷困起来。
C.吴敬梓乐善好施,喜与文人学士交往,但对善写八股文的读书人深恶痛绝,这体现了他的矛盾性格。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