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 500 |
16.7 |
750 |
材料2: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处于什么阶段?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10分)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
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
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
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
材料三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
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
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总统是如何对“这
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
18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
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
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
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
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
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
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
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
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对欧洲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17世纪,绝大
多数的欧洲哲学家仍然把希腊人看作是思想的权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很受苏氏哲学的影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
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困扰柏拉图的是他不能获得令其满意的知识来控制世界。……在寻找这一问题
答案的过程中,柏拉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唯一的世
界……实际上,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表象或者理念世界的不完全反应。……只
有那些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推理才干的哲学家才能知晓这个世界的秘密。
——《新全球史》
材料三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后不再相信柏拉图的表象和理念的理论,
他认为这一理论对理解世界是不必要的。……他的著作表达了对世界全面而连贯的理解,
以至于他后来的学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称其为“知识之父”。
——《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塞罗这一观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归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指出“哲学家”在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的态度,并分析他被称为“知识之
父”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罗斯的经济无法支持沙皇的扩张主义,而克里米亚战争清晰地反映了以不自
由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脆弱。军事上的挫败迫使沙皇政府重新评估俄罗斯的社会
秩序,并实施了大范围的改组计划。……在19世纪后30年的时间里,反政府的抗议和
革命活动有所增加。
——《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8年,一位新天皇即位,他名叫睦仁,根据日本人的习惯,他的统治时期
称为“明治”,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工业和金融
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
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一《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当时俄罗斯沙皇实施的“改组计划”的关键是什么?当时的俄
罗斯政府还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这些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明治时代在“政治革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明治维新
的指导思想有何特点?
(3)材料一、二的作者在论述19世纪的俄罗斯和日本改革时都采用了哪一历史观点?(1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材料二
材料三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
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
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4)就上述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任选一例,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分析这一
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