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下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A、B、C、D四种酶的催化效率示意图,请根据曲线所示回答问题:
(1)酶的作用原理就是降低了代谢反应的_________
(2)当为10℃时,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的酶为___________
(3)能说明温度对人体内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______,因为_______
(4)对于一般情况而言,______曲线很可能是错误,因为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大、小),原因是;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大、小),原因是。
如图为某同学画的高等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已经标注好了的名称中,有三处明显错误,请改正剩余明显的两处错误名称和一处绘图错误:
a.高尔基体应改为内质网
b.内质网应改为
c.染色质应改为
d.图中不应出现有。
(2)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数量的细胞器是(填代号)。
(3)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分子通过的方式进出细胞。
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上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注:请在上面表格B、C两项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试剂名称。)
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
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并振荡摇匀。
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0℃的热水中,保持2min。
⑤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一个细胞核中DNA的相对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2)丙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物质变化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填字母),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期。图乙的曲线获得是选择甲图中的(填序号)区细胞为材料。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