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濒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简和平谨恪之臣崇尚 | B.斌策玉廷必变计估计 |
C.挈斌避兵浙江衢州带领 | D.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告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居官以正风俗为先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B.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C.斌察其廉,奏留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D.以斌严正,不得发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兵陈德调任调江西岭北道时,率领两万人马途经潼关,想在此暂驻,汤斌没有答应,反而设法让他离开。 |
B.苏州城西上方山的五通神祠,虽然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依旧引得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 |
C.汤斌教导孙奇逢学习,被皇上得知后,认为汤斌的操行很好,于是让他补江宁巡抚。 |
D.朝廷免征江南赋税时,余国柱把功劳都归在自己身上,并以此为由,派人向汤斌索取贿赂。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
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夫 所 谓 古 今 常 理 者 逆 顺 之 相 形 盛 衰 之 相 寻 如 符 契 之 必 同 寒 暑 之 必 至 夷 狄 所 以 取 之 者 至 逆 也 然 其 所 居 者 亦 盛 矣 以 顺 居 盛 犹 有 衰 焉 以 逆 居 盛 固 无 衰 乎
(取材于辛弃疾《美芹十论·察情第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时诸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①,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②,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③,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邺:地名。②露刃注矢:刀剑出鞘,把箭搭在弓上。③五坊:皇帝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善友,人名,在五坊任职。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高其优名也优:优伶,乐工 |
B.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以:凭借 |
C.复欲何为乎为: 做 |
D.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阵:阵地,战场 |
下列对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译: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 |
B.罄尔之资译:花光你们的钱财。 |
C.谋扼关以为拒译:打算扼守汜水关,认为可以抵挡李嗣源。 |
D.踣于绛霄殿廊下译: 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庄宗最初提拔任用郭从谦,不仅仅因为他是伶人,也因为他曾经立有军功。 |
B.当郭从谦叛乱、庄宗仓皇逃离到洛阳之时,李嗣源趁机率叛军攻打兴教门。 |
C.靠迎合他人往上爬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不会得意一世,郭门高就是一例。 |
D.本文记述伶官郭门高败政乱国的史实,意在为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
结合原文简要回答郭从谦鼓动军士“欲为乱”的原因。
翻译下列句子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2分,共10分)
项王亡将钟离眜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眜,闻其在楚,诏楚捕眜。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①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眜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眜计事。眜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②。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③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注:①巡狩,天子亲往诸侯境内巡视。天子所至,诸侯都要来朝见。②后车,随皇帝出行的副车。③械系,用桎梏锁起来,拘捕关押。)
(《史记·淮阴侯列传》)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素与信善善:友善、交好 |
B.高帝以陈平计 以:用 |
C.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望:抱怨、希望 |
D.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畏恶:害怕、嫉妒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骂曰:“公非长者!” | B.弃甲曳兵而走 |
C.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 D.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 | B.信初之国 项王死后,亡归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
C.欲谒上,恐见禽 | D.高祖且至楚 |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行县邑,陈兵出入:到各县邑巡视时,进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
B.所以不击取楚,以眜在公所:(沛公)之所以不攻取楚地,就因为我在您这里 |
C.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天下已经安定太平,我当然就应该享受 |
D.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一辈子竟然与樊哙这般人为伍 |
下列对本文意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信位尊权重,招致疑忌,险酿杀身之祸。 |
B.韩信卖友保身,彻底解除了刘邦的疑忌,并被封为淮阴侯。 |
C.樊哙因韩信去拜会,深感荣幸,礼敬有加。 |
D.韩信才高气傲,不屑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列。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揕:刺 |
B.尽失其度度:制度 |
C.皆陈殿下陈:排列 |
D.被八创被:受 |
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引而起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不同 |
B.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也相同 |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相同 |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也不同 |
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故荆轲逐秦王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④遂拔以击荆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A.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士兵们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
B.秦王正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
C.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仓促之间,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
D.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仓促之间,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
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荆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