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字仑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①稇(kǔ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禁之不止”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怅恨久之 C水陆草木之花 D至之市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实际。 |
D.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值母病笃: (2)向者:
(3)而其弊始除: (4)因潜请于布政辰: 翻译下列句子。
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①。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②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③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④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①高安:地名,今属江西。②岌嶪[y鑍:危急的样子。③震掉:惊恐。④葱蒨[qi鄋]:形容草木青翠茂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余得罪迁高安( ) ②渡桥而东 ( )
③汇为大车轮 ( ) ④故其桥曰三峡( ) 下列加点字与“涉其山之阳”中“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悍吏之来吾乡 |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三峡之险不过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庐山水的哪些特点?
【古文阅读】
苏秦止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①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②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③上,有土偶人与桃梗④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⑤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⑥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齐国宗亲。②人事:人世间的事情。③淄:淄水④土偶人:用泥土捏的人;桃梗:用桃木枝刻的人。⑤挺:揉捏。⑥四塞:四面都有要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止者千数而弗听(2)固不敢言人事也
(3)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4)譬若虎口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人 事 者 吾 已 尽 知 之 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苏秦借“土偶人”与“桃梗”的对话说服孟尝君不要入秦,请简要分析他是怎样类比的。
陈涉世家(节选)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作者,
时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与 家。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
(1)辍耕之垄上()(2)会天大雨()
(3)为天下唱 ()(4)楚人怜之()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1分)
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分)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阅读鉴赏
(一)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祭酒叱生退()(2)清即持所假书()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分)
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