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及斜面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分析:
(1)比较甲、乙测力计示数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2)比较甲、丙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3))比较甲、丁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可知:使用斜面的好处是            
(4)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功的大小,你还发现什么规律?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实验时,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2)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结论: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  ,此时,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  (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5)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小明观察到某同学测水温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小明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两个问题:(a)  (b)  
(2)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图乙中a、b两种情景,其中图  是水在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景.
(3)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C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C
90
92

96
98
99
99
99

(4)请你帮助小明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温度保持不变 
(6)小明实验结束后发现有些实验小组的水还没有加热至沸腾,请你说出两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  ;②  
(7)端午节煮粽子时,水烧开后小李认为要继续旺火加热,能先将粽子煮熟;小明则认为要改用小火加热,两种方法能同时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请写出理由:  

在学习声现象一节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发声体在振动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说明桌子在振动,你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4)若把图①和图③两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  ,原因是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1)请你判断,   (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理由是  更明显;
(2)根据你判断的那组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在受力面积  时,压力越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