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粥:同“鬻”,出售 |
B.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
C.得无有所恨耶恨:痛恨 |
D.岁一再至而已再:二次 |
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③⑤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2分)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字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6分)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6分)
【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积善成德,,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契丹内寇,承皓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力战死之,赠崇仪使,录竦为润州丹阳县主簿。
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举贤良方正,擢光禄寺丞、通判台州。
竦娶杨氏,杨亦工笔札,有钩距。及竦显,多内宠,浸与杨不谐,杨悍妒,即与弟媦疏竦阴事,窃出讼之,又竦母与杨母相诟詈,偕诉开封府,府以事闻,下御史台置劾,左迁职方员外郎、知黄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亲事官夜入禁中,欲为乱,领皇城司者皆坐逐,独杨怀敏降官,领入内都知如故。言者以为竦结怀敏而曲庇之。会京师同日无云而震者五,帝方坐便殿,趣召翰林学士张方平至,谓曰:“夏竦奸邪,以致天变如此,宜出之。”罢知河南府,未几,赴本镇,加兼侍中。寻以病归,卒。赠太师、中书令。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然性贪,数商贩部中。在并州,使其仆贸易,为所侵盗,至杖杀之。积家财累钜万,自奉尤侈,畜声伎甚众。所在阴间僚属,使相猜阻,以钩致其事,遇家人亦然。
(选自《宋史·夏竦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内寇寇:入侵 |
B.浸与杨不谐浸:渐渐 |
C.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报:答复 |
D.遇家人亦然遇:遇到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
B.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
C.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
D.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竦因父亲战功而进入仕途:夏竦的父亲夏承皓曾力战契丹兵而死,赠崇仪使,夏竦被录用为润州丹阳县主簿。 |
B.夏竦聪明好学而受到重用:夏竦天资明敏,好学,精通百家、佛老之书,文章典雅藻丽,因此被擢升为光禄寺丞、通判台州。 |
C.夏竦名声不好,招致祸端:夏竦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人认为他奸邪;京师同日无云而震者五,张方平说是夏竦奸邪所致,因此被罢知河南府。 |
D.夏竦治军严格,敢于诛杀:曾经有龙骑士兵戍守边地,群起剽掠,州郡不能制止,当时夏竦在关中,等他来到后,召见士兵诘问,士兵被诛杀殆尽。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
(2)然性贪,数商贩部中。在并州,使其仆贸易,为所侵盗,至杖杀之。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 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调福州宁德簿,摄尉摄:代理
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发:打开
稽灶之多寡稽:核查
闻衡对客有讪上语。讪:搭讪、谄媚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B.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C.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D.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调整纳税政策,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并亲自写字赐给他;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 |
C.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
D.叶衡多次献策皇帝。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建议改编土地更重政策;任户部侍郎建议改编盐税政策;任任枢密都承旨提出马政的弊端。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2)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工草隶,善属文属:写作 |
B.文约理赡赡:充足 |
C.潜引入阁计事潜:偷偷地 |
D.仍知门下省事知:了解 |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
B.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
C.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分兵以防遏之。
开宝中,会麟、府内属戎人争地不决,因致扰乱,命守素驰往抚喻。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
开宝三年,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副之。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太平兴国三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千人领护塞之。是秋,梅山洞蛮恃险叛命,诏遣守素率诸州屯兵往击之。值霖雨弥旬,弓弩解弛,不堪用,明日,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及旦,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先是,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反侧以定。岁满,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以事勒归私第,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淳化中,夏帅赵保忠上言,其弟继迁诱戎人为寇,且求援师。诏守素率兵复屯夏州,未几,又徙石州,以老病上疏求归本郡,从之。三年,卒,年七十一。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守素久次不迁,殊无陨获意,时论以此多之。
(选自《宋史·翟守素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往来:来回 |
B.因致扰乱扰乱:搅扰 |
C.弓弩解弛,不堪用不堪:不能 |
D.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交通:交往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
B.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
C.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
D.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守素得到重用:曾入蜀经略诸郡,做剑南十州都巡检使,奉命守塞黄河,率军平定梅山洞叛乱,率兵屯夏州等。 |
B.翟守素办事讲究方法:戎人争地守素驰往抚喻,辨其曲直,戎人悦服;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翟守素得其书讯数百封焚之。 |
C.翟守素为官有政绩:秦王赵廷美因事被勒令回私第,洛阳岁旱艰食,多盗,担忧赵廷美乘机作乱,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
D.翟守素淡泊名利,被人称赞:新提拔的晚辈官职多至节度使或元帅,而守素久次不迁,他一点不觉得失意,时论以此多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2)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