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毕业考试,同学们的反应各不相同:小林如释重负地说:“我终于快解放了,再也不用同X、Y打交道了。我要到另一所学校上学,那里压力小,还能天天上网,那才叫生活。”
小芳忧郁地说:“唉,就要毕业考试了,父母盼我能升入重点中学。我万一考不上,可怎么向父母交代啊。”
小山自信地说“考试临近了,时间紧,任务重,我要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相信我一定能行。”
(1)面对毕业考试,小林、小芳和小山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可能会导致哪些不同的结果?
(2)面对学习压力,你认为他们三个应该怎样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
(3)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列举三个不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境分析
材料一:《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指出,长期以来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资源与环境压力。绿皮书认为,实现低碳转型是未来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全国两会2014年3月13日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度高分贝向雾霾宣战,提出"要像对贫穷宣战一样,坚绝向污染宣战",并把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部署的9大工作重点之一。发出"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的决心,强调对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坚决惩处,绝不手软,同时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也要严查究责。
(1)材料一中实现低碳转型体现了我国实施什么战略?
(2)请你分析: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有哪些危害?
(3)建言献策:"向污染宣战",请你给当地政府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共建美好生态家园"为主题,向全校师生发出几点倡议。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护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局面、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材料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同学认为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注意到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就行了。
(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我国在处理各民族关系中的原则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材料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实行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中央政府贯彻香港基本法,切实维护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和广大香港同胞的利益,保障香港特区的民主制度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循序渐进地健康发展,继续保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与稳定
材料二:2002年8月,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的中国‘一边一国’”,鼓吹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
材料三:国民党主席连战于2005年4月26日到达南京,开始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纪首航、和平之旅”。29日,国共两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的一次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两岸政党对话和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5月12日,胡锦涛会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并就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作重要讲话。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以香港和澳门为例,请你说一说实现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最现实办法是什么?并对此办法加以具体阐述。
(2)请你说一说在同台湾一些党派及社会团体就两岸关系进行政治接触时我们党必须把握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在新的形势下,完成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材料一: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国驻南联盟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指出:“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说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国家的总任务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怎样做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4)在为什么要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作为两个基本点并加以长期坚持呢?
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1年2月18日交通网报道:甘肃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甘肃省交通部门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状况,在“十一”期间,为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七个自治县共投资17,79亿元,建成农村公路8869公里。路通了,经济活起来了,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了。“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1)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材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
(3)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