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以下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6各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_" 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在固定斜槽时,应该使,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应该 。图4—ll是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的一闪光照片,该照片记下平抛小球在运动中的几个位置O、A、B、C,其中O为小球刚作平抛运动时初位置,O D为竖直线,照片的闪光间隔是1/30s,小球的初速度为,m/s(g = 10m/s2图中小方格均为正方形)。
如图4—lO所示为用频闪摄影方法拍摄的研究物体做平抛运动规律的照片。图中A、B、C为三个同时由同一点出发的小球。AAˊ为A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υ运动的轨迹。BBˊ为B球以速度υ被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CCˊ为C球自由下落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上述三条轨迹可得出结论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⑴ 为了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不变,用砂桶及砂所受的重力作为,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⑵ 在本次实验中,该同学通过改变小车质量共做了8组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小车加速度a(ms-2) |
0.659 |
0572 |
0.502 |
0.418 |
0.332 |
0.250 |
0.167 |
0.101 |
小车质量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66 |
1.00 |
1.64 |
⑶ 在某次实验中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c)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木板之间存在摩擦
B、木板没有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砂桶及砂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图甲为某同学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图中R0为阻值2Ω的定值保护电阻。
⑴ 该同学将电路连接好后闭合电键发现:电压表读数不为零,但电流表读数为零,检查确定各接线柱正确且接触良好。于是该同学用多用表的电压档检查电路,测得,而
读数与电压表读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故障是。
⑵ 将图乙的实物连线电路补充完整(用黑色笔连线),并将用多用表的电压档检查电路中c、d两端的电压也用笔画线代导线将线路连接起来。
⑶ 故障排除后,该同学完成了实验,测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并在图丙的U-I坐标中描出了对应的点。请画出U-I图线,并由图求出:电池的电动势为V ,内阻为Ω。
Ⅰ.在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研究磁通量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时,所需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现已用导线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
(1)请画实线作为导线从箭头1和2处连接其余部分电路;
(2)实验时,将L1插入线圈L2中,合上开关瞬间,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这个现象揭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选)某同学设想使一线圈中电流逆时针流动,另一线圈中感应电流顺时针流动,可行的实验操作是
A.抽出线圈L1 | B.插入软铁棒 |
C.使变阻器滑片P左移 | D.断开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