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递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是仪传》)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典机密典:管理 |
B.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戚:亲戚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③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
B.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
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筒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5分)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母立于兹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④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 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
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臣具以表闻 |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下列各句中全都能够表现祖母关爱孙子的一组是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母立于兹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④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 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
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臣具以表闻 |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下列各句中全都能够表现祖母关爱孙子的一组是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论语阅读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期可已矣食旨不甘
(2)孔子的“恕道”指的是什么?
(3)孔子的“恕道”与他对冉求、宰我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由也兼人
(2)从以上三章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和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
(3)在第二、三章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一种原则,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答司马谏议书①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②,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
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宁三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求王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本文应答。
②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殷。见《尚书·盘庚》。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欲强聒聒:语声吵扰 |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 |
C.举先王之政举:实行、推行 |
D.辟邪说,难壬人![]() |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天下理财削木为吏 |
B.至于怨诽之多不知老之将至 |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
D.上乃欲变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作者与司马光讨论政事时意见常常不一致,并非因为有个人恩怨,而是因为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有分歧。 |
B.![]() ![]() |
C.作者在语言使用上既有采用排比、气势磅礴之句,也有语气委婉、柔中带刚之句。例如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就寓刚于柔,既照顾了多年交往的友谊,又坚持原则,全力维护变法的立场。 |
D.作为书信体的议论文,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接着紧扣保守派的几个论点进行立论,最后表明态度,又不失基本礼仪客套。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如 君 实 责 我 以 在 位 久 未 能 助 上 大 有 为 以 膏 泽 斯 民 则 某 知 罪 矣 如 曰 今 日 当 一 切 不 事 事 守 前 所 为 而 已 则 非 某 之 所 敢 知。
论语阅读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期可已矣食旨不甘
(2)孔子的“恕道”指的是什么?
(3)孔子的“恕道”与他对冉求、宰我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由也兼人
(2)从以上三章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和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
(3)在第二、三章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一种原则,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