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合。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③差,病愈。后作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药市:买
D.讼者多让而止两:再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母氏所养②吾固知謇謇之患兮
B.①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②君既见录
C.①留养之②求假暂归
D.①岂有禁人在狱心自安乎②不抚壮弃秽兮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翻译下列两句。
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②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是时,廷弼主守,谓辽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化贞一切反之,绝口不言守,谓我一渡河,河东人必内应,且腾书,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无何,西平围急。化贞信中军孙得功计,尽发广宁兵,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 ,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燹:xiǎn。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关,铁岭复失刚刚
B.与廷弼尤抵牾矛盾
C.李怀信代用
D.相度形势还然后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明熊廷弼“治军严”和“有胆略”的一项是
①廷弼祭诸死者而哭之②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
③可高枕而听捷音④廷弼乃躬自巡历
⑤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⑥廷弼愤,抗疏极辨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驻守辽阳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
C.王化贞对清兵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熊廷弼却主张固守,二人一主战,一主守。
D.熊廷弼在边疆屡屡取得胜利,势力大增,朝廷内部的一些官员害怕熊廷弼的实力过于强大,朝廷不好驾驭,因此上疏弹劾他。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
译文: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客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消忧。农人告余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B.三径荒就:就要
C.或孤舟棹:用桨划
D.聊乘以归尽化:造化,自然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木欣欣向荣

A.既自心为形役
B.舟遥遥轻飏
C.乐琴书消忧
D.农人告余春及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因为家里“田园将芜”,陶渊明决定辞官归隐。
B.刚看到自家的房子,陶渊明就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C.或弹弹琴,或读读书,或聊聊天,或种种田,这些都给了陶渊明很多的快乐。
D.顺随自然,回归田园,乐天安命,陶渊明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课内古文阅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A.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明也。
D.吾还也!

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D.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每句4分)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延传
陈寿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咸其言壮:以……为壮,钦佩
B.唯杨仪不假借延假借:容忍
C.祎延曰绐:告诉
D.延士众知在延曲:理亏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先主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②羝乳得归
B.①退告人曰②毕礼归之
C.①且魏延何人,当杨仪所部勒②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D.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②于是相如前进缶,跪请秦王

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2)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
简要概括传主魏延被追斩的原因。(答出三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