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延传
陈寿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咸壮其言壮:以……为壮,钦佩 |
B.唯杨仪不假借延假借:容忍 |
C.祎绐延曰绐:告诉 |
D.延士众知曲在延曲:理亏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②羝乳乃得归 |
B.①退而告人曰②毕礼而归之 |
C.①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D.①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2)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简要概括传主魏延被追斩的原因。(答出三点即可)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故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明:通晓 |
B.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系:关系 |
C.会北乡侯薨会:恰逢 |
D.第听祗上书第:只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重为乡党所笑 |
C.以疾固辞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D.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崔瑗有才干的一项是()
①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②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
③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④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⑤羊豕之奠,一不得受⑥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瑗幼年时父亲去世,他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他和扶风人马融、南阳人张衡友谊很深。 |
B.崔瑗被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在阎府中任职。他对长史陈禅说:“如果违背了天意,君主的宝座久空,你即使没犯罪也逃不了首恶的罪责。” |
C.光禄大夫杜乔充任巡察使者时,检举崔瑗贪污,崔瑗被送司法机关审理,崔瑗上书为自己辩护,辨明无罪后被释放。崔瑗六十六岁时因病逝世。 |
D.崔瑗是写文章的高手,尤其擅长写书札、记文、箴文、铭文,所著共五十七篇,那些擅长写文章的人都自认为赶不上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
(2)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 学名。②宦寺:宦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怙宠弄权怙:依仗 |
B.禾引上衣引:拉、拖 |
C.请毕其说毕:使……完毕 |
D.寻母忧,服除忧:忧伤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
B.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
C.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
D.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遇事有预见能力。 |
B.童贯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 |
C.陈禾上奏惹怒皇上,第二天,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
D.陈禾到哥哥陈秉官邸侍奉兄长,童贯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就说坏话诬陷陈禾。过了不久,朝廷又起用陈禾,上任不久他就去世了。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②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鸟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鸟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①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②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译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注】①高祖:指睛文帝。②章醮: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乃阴谓译曰阴:暗中
B刘昉数言于帝数:多次
C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总:总数
D高祖宽谕之谕:训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B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C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
D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丛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译很有学问,并懂得音乐,善长骑马射箭。郑译妻子去世,皇帝命令他娶梁安固公主。等到帝亲自掌权,任命他做御正下大夫,不久改为太子宫尹。 |
B.太子西征吐谷浑,打败敌人之后,郑译因为功劳很大,受赐爵位,后来因为和皇太子开玩笑,皇帝很生气,除去官名,贬为平民。 |
C.高祖杨坚与郑译有同学的交情,郑译又全心结交。等到高祖登基,任命郑译总管六府的事务。进出卧室,他的计策全都采纳,赏赐的玉帛不计其数。 |
D.郑译在上柱国公的位子上退休回家,因为自己被疏远,暗中招道士来祈福,他的奴婢控告他从事妖术。郑译又和母亲分居,被宪司弹劾,因此除去官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王,上爱子也,鸟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
②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④,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救。”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竺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宴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武命畎拒足于涪拒:抵御 |
B.深见知待见:被 |
C.孝庄幸大夏门幸:幸而 |
D.善属文咏属:写作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B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C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D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曾命李苗的叔父李畎抵御王足的进攻,并把益州许诺给李畎。王足退兵后,梁武帝又改变了授任,李畎将要另有他图,事情败露被杀。 |
B.李苗有才干,因为没有建立大的功业,家族的耻辱还没有洗雪,他经常怀有慷慨激昂的情绪,上书陈述平定长江以南的计谋,最终被采纳。 |
C.正光末年,三秦反叛,皇帝命令李苗担任统军,隶属于行台魏子建。魏子建让李苗担任郎中,仍然兼任统军,李苗深受重视优待。 |
D.李苗年少时就有气节操守,志在求取功名,每次读到《蜀书》,看到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诸葛亮不同意,李苗就叹息着说诸葛亮并没有妙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班师。
(2)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①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③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奭(shì):盛大的样子。②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③觖(jué):因不满意而怨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泛溢之虞虞:忧患 |
B.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坐:因为 |
C.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拜:拜见 |
D.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谕:训示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
B.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
C.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
D.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概,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
B.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 |
C.谏官苏舜钦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在赵概的劝说下皇上没有对他降罪。 |
D.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阐明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欧阳修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2)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