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和小明分别设计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他们各自设计的实验电路及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示.(小芳和小明实验时电路连接及记录的数据都没有错误.)
小芳的实验数据记录 |
|
||||||
I1/A |
I2/A |
I/A |
|
||||
0.20 |
0.40 |
0.60 |
|
||||
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 |
|||||||
测次 电流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
I1/A |
0.16 |
0.20 |
0.24 |
0.28 |
|||
I2/A |
0.16 |
0.20 |
0.24 |
0.28 |
|||
I/A |
0.32 |
0.40 |
0.48 |
0.56 |
|||
(1)从他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
(2)小明根据他的实验数据断定“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一定相等”,这是因为他选用的两个电阻R1、R2的大小关系是:R1 R2.
(3)请指出小芳的实验设计需要改进之处:
小明的实验设计需要改进之处:
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实验室内所用导线很短,导线的电阻忽略不计.但长距离输电需要两条输电线,输电线的电阻则不能忽略不计.当输电线某处发生短路时,整个输电线路的电阻会发生改变.已知每米输电线的电阻是0.01Ω.
(1)请你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为检修人员设计一个检修电路(器材和仪表任选),可以根据仪表的示数进行有关的计算,以确定输电线短路的位置,便于检修人员迅速赶往短路所在位置排除故障.
(2)计算“短路点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的表达式为: .
如图所示,关于“自来水笔写字,墨水沿笔尖缓缓流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小红认为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可小明认为是因为“墨水重力“的作用.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写出你的做法、依据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1)验证“墨水缓缓流出来与大气压是否有关”.
(2)验证“墨水缓缓流出来与墨水的重力是否有关”.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他们将高H位0.10米的圆柱体A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F的变化量和
,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已知
)
① 实验序号2和13所空缺的数据分别为(10)、 (11)。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7与8或14、15、16、17与18等数据中F与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12)。
③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13~18中与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3)。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和13~18中与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4)。
④ 他们继续分析实验序号9和10或19和2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后,当h满足一定条件时,F不再随h而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h所满足的条件,需添加的器材为(15) (选填“甲”、“乙”或“丙”)。
器材:圆柱体甲高H=0.10米;
圆柱体乙高H=0.20米;
圆柱体丙高H=0.10米。
请在表三的第二列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达到研究h所满足条件的目的。
小陆做“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及导线若干,所有元件均完好。他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电键后,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0~0.58安,电压表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为4.0~0伏,当移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个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十数分别如图13(a)、(b)所示。
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9)
![]() 实验序号 |
电压Ux (伏) |
电流Ix (安) |
电阻Rx (欧) |
电阻Rx平均值 (欧) |
1 |
0.20 |
|||
2 |
||||
3 |
6.0 |
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