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图中AD表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为了克服远源杂交的高度不育性,常利用            的原理,通过     (填字母)过程可获得可育的人工多倍体。
⑵杂种优势在抗逆性等方面明显优于纯种亲本。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生产上只要选择那些具有杂种优势的优良品种进行            ,就可以保留其杂种优势。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杂种优势一般只能利用F1,F2开始就会出现           现象,为减少每年均需制种的工作量,可利用               技术,将F1的体细胞通过培养得到大量的杂种幼苗。
⑶现有水稻的纯系品种AArr(无芒易感病)和aaRR(有芒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为培育无芒抗病的品种,若采用ABC表示的育种方法,用遗传图解表示从F1开始的育种程序,并作相应的文字说明。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突变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是由百余种元素构成,生物体内常见的元素约有20多种,试问:
(1)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
(2)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天然元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内元素与天然元素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
(4)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元素主要以_______形式构成细胞,它们相互结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结构形式共同构建细胞。

在一个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块腐木,在腐木上生活着细菌、蘑菇、苔藓植物、白蚁生物,在其周围还有老鼠等生物。请回答:
⑴这些生物在形态上千姿百态,但从结构上看,它们都是由构成。
⑵材料所提及的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⑶在这里生活的所有白蚁组成一个,这里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⑷这里生活的所有生物与这里的阳光、土壤、水、空气等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

下图分别是蓝藻(左图)和衣藻(右图)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两者虽然在结构上都具有等,但
是衣藻属于真核生物,因为:
(2)蓝藻有好多种,水体富营养化,海水中出现的“________”现象就含有很多种此类生物。团藻、颤藻、念珠藻,属于蓝藻的是
(3)蓝藻细胞中含有两种物质,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自养/异养)型生物。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实验:
(1)探究尿液中含不含葡萄糖;
(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葡萄糖、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实验原理是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
(3)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a.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 mL,用离心机离心(红细胞沉淀在底部),获得上清液。
b.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
c.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葡萄糖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
d.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2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将试管。实验过程中随时观察实验现象。
f.结果:
1号试管内,2号试管内
(4)写出实验(1)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及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此外,还必须以________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③对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