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
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
D.《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
“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
C.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 |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 |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下列属于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是:(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认识人自己 |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 D.真理高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