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省10分)如图①,直线l:y=mx+n(m>0,n<0)与x,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过点A,B,D的抛物线P叫做l的关联抛物线,而l叫做P的关联直线.
(1)若l:y=﹣2x+2,则P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 ;若P:y=﹣x2﹣3x+4,则l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 .
(2)求P的对称轴(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②,若l:y=﹣2x+4,P的对称轴与CD相交于点E,点F在l上,点Q在P的对称轴上.当以点C,E,Q,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CE为一边的平行四边形时,求点Q的坐标;
(4)如图③,若l:y=mx﹣4m,G为AB中点,H为CD中点,连接GH,M为GH中点,连接OM.若OM=,直接写出l,P表示的函数解析式.
(年湖北黄石10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把点D沿AE对折,使点D落在OC上的F点,已知AO=8.AD=10.
(1)求F点的坐标;
(2)如果一条不与抛物线对称轴平行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为抛物线的切线,已知抛物线经过点O,F,且直线y=6x﹣36是该抛物线的切线,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直线与(2)中的抛物线交于P、Q两点,点B的坐标为(3,
),求证:
为定值.(参考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M(x1,y1),N(x2,y2),则M,N两点间的距离为|MN|=
).
(年贵州黔西南12分)已知点P(x0,y0)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d可用公式计算.
例如:求点P(﹣2,1)到直线y=x+1的距离.
解:因为直线y=x+1可变形为x﹣y+1=0,其中k=1,b=1.
所以点P(﹣2,1)到直线y=x+1的距离为.
根据以上材料,求:
(1)点P(1,1)到直线y=3x﹣2的距离,并说明点P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点P(2,﹣1)到直线y=2x﹣1的距离;
(3)已知直线y=﹣x+1与y=﹣x+3平行,求这两条直线的距离.
(年贵州六盘水14分)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六盘水市教育局开展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图是其中一次“测量旗杆高度”的活动场景抽象出的平面几何图形.
活动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①小明的身高DC=1.5m
②小明的影长CE=1.7cm
③小明的脚到旗杆底部的距离BC=9cm
④旗杆的影长BF=7.6m
⑤从D点看A点的仰角为30°
请选择你需要的数据,求出旗杆的高度.(计算结果保留到0.1,参考数据,)
(年广西柳州12分)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0,1),且过点(﹣1,),直线y=kx+2与y轴相交于点P,与二次函数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x1,y1),B(x2,y2).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对(1)中的二次函数,当自变量x取值范围在﹣1<x<3时,请写出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不必说明理由)
(3)求证:在此二次函数图象下方的y轴上,必存在定点G,使△ABG的内切圆的圆心落在y轴上,并求△GAB面积的最小值.
(注:在解题过程中,你也可以阅读后面的材料)
附:阅读材料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为:两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的比的相反数,两根的积等于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的比.
即: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x2,
则:
能灵活运用这种关系,有时可以使解题更为简单.
例:不解方程,求方程x2﹣3x=15两根的和与积.
解:原方程变为:x2﹣3x﹣15=0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有关系:
∴原方程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