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Ⅴ是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成分.化合物Ⅴ也可通过图所示方法合成:
已知、
(1)反应①的类型
(2)化合物Ι的分子式
(3)①A的结构简式 。
②1molV最多消耗NaOH 。1mol肉桂酸最多消耗H2 mol
(4)化合物I和Ⅱ反应还可以得到一种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关于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
B.能发生水解反应 |
C.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D.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
(6)写出肉桂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 ②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
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物质C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 ,检验E物质中阳离子的操作和现象 ,A单质与1mol/L稀硝酸160mL恰好反应,最多消耗A单质 g.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D单质的一种用途 .
X、Y、Z、W、L、M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M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L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Y、L、M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3)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原子序数比Y多2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Z、W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R与Y同周期,R的单质分子R2中有3个共价键,R与X形成化合物甲,1mol甲含18mol电子,请写出甲的结构式 .
(6)用亚硝酸氧化化合物甲,可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97.7%,该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该氢化物受撞击时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则2.15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L.
2010年10月1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火箭的燃料之一是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固体混合物,点燃时,铝粉被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2NH4ClO4===N2↑+4H2O+Cl2↑+2O2↑,反应放出大量热。
(1)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对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氧化还原反应 | B.复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分解反应 |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4)该反应中若生成1 mol Cl2,则电子转移数为__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铜______________ 硫酸铁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①Na ② H2O ③酒精 ④CO2 ⑤NH3 ⑥Cu(OH)2 ⑦Ba(OH)2 ⑧冰醋酸(纯净的醋酸) ⑨蔗糖 ⑩NaCl溶液 ⑪BaSO4。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3)已知浓度为0.01mo1/L的HCl溶液VmL,加水稀释到2VmL,取出10mL,则这10mL溶液中 c(H+)
mol/L。
在80℃时,将0.4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c(mol/L)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20 |
a |
0.10 |
c |
d |
e |
c(NO2) |
0.00 |
0.12 |
b |
0.22 |
0.22 |
0.22 |
反应进行至1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中b c(填“<”、“=”、“>”)。
(2)20s时,N2O4的的浓度为 mol/L,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 (保留2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时 。
A、N2O4的转化率越高 B、NO2的产量越大
C、N2O4与NO2的浓度之比越大 D、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