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
B.两次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
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
D.殖民扩张——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
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
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
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表明
A.《十二铜表法》是在奴隶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以维护罗马平民利益为根本目的 |
C.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上照搬了罗马法的原则 |
D.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的重要因素 |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 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
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施行军事统治。这一法案废除后,导致两岸关系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 B.汪辜会谈 | C.解严20周年纪念邮票 | D.胡连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