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
1905年秋,陈独秀执教芜湖皖江中学,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会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应安徽军政府都督孙毓筠邀请,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袁世凯“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遭龚振鹏逮捕,后获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8月22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我们也知道中国资产阶级势力微弱,尚不足克服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所以使革命党易于采用右倾的妥协政策;但是要知道现有一条活路横在我们的眼前,就是与革命的无产阶级携手,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
——九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1)结合材料一概括陈独秀早期的进步活动。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当时有关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摘自英国的《星期天评论》
材料二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
——摘自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
材料三: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一摘自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运用有关地理、历史、政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普鲁斯是当今_____国中的较大的国家之一。
(2)德国的____河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的内河航道.该河河谷也是德国农业最发达地区。
(3)德国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____,诗人____,音乐家____等。
(4)材料一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5)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
(6) 对此你有何认识材料三掩盖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德日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存在哪些相似点?为什么它们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一般认为:西欧古典文明指处于奴隶制时代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它发端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它的地域范围并不仅限于惊天地希腊和意大利,两大文明都有一个渐次拓展和不断吸纳、改造和创新的过程。它们共同为西欧文明奠定了基础,成为全部西方文明的源流。但是两者也有许多差异。
(1)就文明的拓展方式而言:
希腊:
罗马:
(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
希腊:
罗马:
(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
希腊:
罗马:
(4)就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言:
希腊:
罗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文明时代的中国、希腊和罗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的政治制度成为因袭、仿效的宝贵资源,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农业,还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工商业,都十分发达、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大师巨匠以及流传千古的杰作。这些与他们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1)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对思想文化有何影响?
(2)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有何影响?
(3)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客观进步性?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回答问题:(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