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
1905年秋,陈独秀执教芜湖皖江中学,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会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应安徽军政府都督孙毓筠邀请,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袁世凯“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遭龚振鹏逮捕,后获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8月22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我们也知道中国资产阶级势力微弱,尚不足克服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所以使革命党易于采用右倾的妥协政策;但是要知道现有一条活路横在我们的眼前,就是与革命的无产阶级携手,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
——九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1)结合材料一概括陈独秀早期的进步活动。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当时有关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其中主题为“与孔子同行——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下是本次学习中所整理的图表结构,请根据提示填写、完成①②③④中的具体内容。

板块一:遥望当初的孔子
1
想当初
孔子如丧家之犬,儒学迂阔难行
板块二:再看历代的孔子
2
秦朝时期(秦始皇)
焚书坑儒
3
西汉时期(汉武帝)

4
明清之际(李贽)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5
维新变法(②)
孔子是变革的先师
6
民国初期(袁世凯)
尊孔复古
7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板块二:正视当今的孔子
材料一
孔子学院标志

(画面是一只昂首高飞的和平鸽与地球图案组合,这两个图案又构成了一个变体的“汉”字)
材料二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材料三
据新华社报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300多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④根据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视“当今的孔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迁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作用有哪些?
(3)材料三中胡适“首举义旗”指的是什么?并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三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
(4)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极端聪颖、能干,博闻强记,又勤奋好学,为人随和。他不但精通神学,熟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艺,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
——王蕴等编《社科人文》
材料二 “西学中源”观认为西学源于中国,是在“中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非西人所自创。这种观点最早出现于耶稣传教士来华后的明末清初,但在洋务运动开始后盛行开来,基本思路是:古老的“中学”被中国后人“失之”,而西人“袭之”并加以发扬,现在学习西学只不过是“以中国本有之学还之于中国”,是“礼失而求诸野”,符合古圣先贤之“遗意”。毫无疑问,“西学中源”说……在近代化初期,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一方面,它体现在“变局”面前,受传统熏陶的开明人士提倡学习西学时的矛盾心态,为自强不得不引进西学,对传统文化又割舍不下;另一方面,它也是为了缓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情绪,减轻引进西学过程中的阻力。清政府在同文馆之争中最后支持了洋务派,理由是:“习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正体现了这种作用。
——刘悦斌著《晚清文化观的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初期人们对“西学”的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所述,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

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见下图)。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①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
③新闻体现了中美间的友好文化交流
④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由集体领导,至少有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关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1787年宪法》
(1)材料一中“集体领导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作出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样的权力分配对美国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