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7分)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十万。淮阴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而侮人,项羽仁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之卒十万可:大约
B.淮阴先,不利合:会合
C.遂定楚地略:攻占
D.陛下而侮人慢:轻慢无礼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有功者害填然鼓
C.项羽仁爱人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臣等死守之常身翼蔽沛公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和韩信,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其实,他更是在炫耀自己的英明。
B.对于再三推辞皇位的原因,汉王自己假惺惺地解释为以国家利益为重。
C.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高祖看来,其主要原因是项羽不会使用人才。
D.汉王一方认为,刘邦虽对人轻侮傲慢,却能与天下同利;项羽虽仁义爱人,却缺乏宽广的胸怀。

翻译下列句子
①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政以德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
C.之三子告,不可君子之德风
D.其为人也孝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于斯三者何先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晨门曰:“奚自?” D.吾道一以贯之

对下面《陈成子弑简公》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A.体现了孔子恪守周礼的原则 B.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
C.体现了孔子谦逊仁厚的品德 D.体现了孔子坚持道义的精神

请写出从章节中提炼出的成语
(1)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 盘绕
B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知:动词, 了解
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
A何为其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 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用“/”为文中句子断句 (3分)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10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分)

(3)吾何为不豫哉?(3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触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又不能治生商贾做买卖 B.人多厌之者厌恶
C.若虽长大即使 D.一市人皆笑信全,满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常从人寄食饮(2)吾必有以重报母

A.(1)常常到别人家里去吃闲饭(2)我一定会有好东西来报答您
B.(1)经常和大家一起去吃饭(2)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
C.(1)常常到别人家里去吃闲饭(2)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
D.(1)经常和大家一起去吃饭(2)我一定会有好东西来报答您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韩信虽然后来很有名,但当初也没表露出什么可称道的东西。
B.韩信因为人很好,经常得到大家的帮助,大家纷纷接济他。
C.韩信肯受胯下之辱,表现了他作为大丈夫的能屈能伸。
D.漂母送给韩信食物吃,又不求报答,可见她的善良。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下列句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哀吾生之须臾哀:感伤。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以下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寄身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一颗粟粒。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作者的朋友在这里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 D.借曹操自比,感慨自己时乖命蹇,壮志难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
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2)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