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一个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分成三组了解两百余年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项典型成就,在他们的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句话。
第一组: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第二组:恩格斯说:“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我们认为爱迪生是开辟这条道路的伟大旗手。
第三组: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请回答:
(1)第一组同学涉及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我们把这一事件称作什么?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
(2)请列举两项发明成果,证明“爱迪生是开辟这条道路的伟大旗手。”
(3)第三组中涉及的比尔·盖茨的设想,依据的主要是哪种科技成果?请概述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4)请代表该班同学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民主政府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多数人绝对主权,一个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制少数群体。正如有绝对权力的个体会滥用他的权力,有绝对权力的多数群体亦会如此。鉴于公民的平等状态,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新的压迫形式会在民主国家中出现……”——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对美国历史的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的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 。
1787年5月,当来自12个州的55个代表来到费城开始为新生的美国制宪时,他们有一个共识:美国不需要一个世袭君主制,因为不受约束的君权是暴政的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共识是“美国需要一个民主制”。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在其中很多人看来,纯粹的民主制也可能是暴政的一种;区别暴政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人数,而在于“不容分说的强制性”。
——刘瑜《民主的细节》
材料三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托克维尔担忧,美国的民主会出现“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论证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军舰总吨位对比表
1880年 |
1890 |
1900 |
1910 |
1912 |
1914 |
|
英国 |
650,000 |
679,000 |
1,065,000 |
2,174,000 |
2,346,613 |
2,714,000 |
德国 |
88,000 |
190,000 |
285,000 |
964,000 |
1,149,863 |
1,305,000 |
美国 |
169,000 |
240,000 |
333,000 |
824,000 |
1,009,184 |
985,000 |
法国 |
271,000 |
319,000 |
499,000 |
725,000 |
941,525 |
900,000 |
俄国 |
200,000 |
183,000 |
383,000 |
401,000 |
589,490 |
679,000 |
材料二苏美战略核力量对比表
时间 |
洲际导弹(枚) |
潜射导弹(枚) |
||
苏 |
美 |
苏 |
美 |
|
1963年 |
100 |
424 |
100 |
224 |
1972年 |
1050 |
1054 |
160 |
656 |
1974年 |
1575 |
1054 |
720 |
656 |
1975年 |
1618 |
1054 |
787 |
656 |
1979年 |
1618 |
1054 |
787 |
656 |
材料三 1991年美国情报部门获悉,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准备通过约旦首都安曼偷运到巴格达。美国在安曼的特工人员立即行动,偷偷把一套带有病毒的同类芯片换装到这种电脑打印机里,从而通过打印机使病毒侵入到了伊拉克军事指挥中心的主机。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空袭伊拉克时,美军用无线遥控装置激活了隐藏的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了瘫痪。萨达姆不知不觉中吃了一个大亏,让美国飞行员像在家里玩电子游戏一样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军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七十年代美苏核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美苏对外政策和相互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场现代战争的细节?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表现出现代战争的哪些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冷战“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根据材料二,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结合所学说明理由。(4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成功,在于他的改革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帝道、王道的理想境界,秦孝公等不及,因而必须用简单的、易于操作的、见效快的办法,像魔术师一样,变出一个生龙活虎的秦国。抓农业,等于让国家经济有了保障;抓军事,这是那个崇尚丛林法则的年代里,最硬的硬道理。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
材料二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赞成其事。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不听,不允许)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的改革政策并说明其历史意义,该项改革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孝文帝怎样的政治智慧?
(22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二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年)
材料三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拔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理由。(4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l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
(4)综合以上材料,请就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