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中下列数字序号的结构名称:① ;② 。
2.光合作用色素主要分布于图一 [ ] 上。
3.图二所示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 阶段;⑤过程叫做 ;要使⑥过程顺利进行,除了必须有三碳化合物外,还要物质[ A ] 、物质[ B ] 及多种酶的参与。
4.如将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但其他条件不变,则图四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 。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6.若给植物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请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暗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 。
7.在甲图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8.图乙装置所示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 ;
② 。
9.图丙表示某绿色植物处在密闭容器中,测得的氧气变化情况。
①若密闭容器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都适宜,光照强度从0逐渐增加到T(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为1秒),则图中 点所对应的那一秒密闭容器中气体量最少。
②若在不同温度下,光照强度都为T时,图丙中P点、R点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
10℃ |
20℃ |
30℃ |
P点 |
10mg/h |
20mg/h |
40mg/h |
R点 |
20mg/h |
30mg/h |
50mg/h |
则在20℃条件下,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T条件下,lh总共制造葡萄糖 mg。如果一天中让该植物12h处在光照强度为T条件下,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光照时的温度为30℃,黑暗时的温度为10℃,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mg。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某种细菌,配制了如下表培养基配方:
蛋白胨 |
乳糖 |
蔗糖 |
K2HPO4 |
伊红 |
美蓝 |
蒸馏水 |
琼脂 |
PH |
10g |
5g |
5g |
2g |
0.4g |
0.065 g |
100 mL |
15g |
7.2 |
(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有,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
(2)通常在培养前要对该培养基进行,若要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则需设置做对照。
(3)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可以用来而呈现黑色。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呼吸类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
(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的发酵条件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进一步转变为。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化学试剂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色。
生态学家对某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下图为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慈姑与蓝藻,二者的作用是,从而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鲻鱼和拟龟都能够以蓝藻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着关系。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千卡/(米2·年)。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过和的途径消耗掉,只有大约%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微污染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很快消除污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从而使系统的和趋于相对稳定。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