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国内外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发表的
②它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它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它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 B.三省六部制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