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学而》)
[注]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曾:难道。
在孔子看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行“孝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考城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华,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俄题纸飞下俄:片刻 B.即命稽母寿籍稽:考证
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诸:众人 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摄:代理

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 (3分)

A.吏不言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B.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腐宠命,何敢多辞? (4分)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
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成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
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仁寿朱,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己自乐,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焉。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隋书•张文诩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引致:招揽。
B.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推伏:推崇、佩服。
c.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邀屈:屈驾、邀请。
D.盗因感悟,弃麦而谢谢:辞谢。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终于家,年四十
战胜于朝廷
B.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D.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

吾尝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张琚,开皇中年担任洹水县县令,凭着清廉正直而闻名。家中藏书几千卷,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B.张文诩在太学游学,众人都认为他有学识。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的学生多到张文诩处,请教询问疑惑不通的地方。
C.张文诩曾患有腰疼病,正碰上一个行医的说施禁咒语之后就能病愈。张文诩就让他为自己施咒,竞被刀所伤,以致于卧床休息。
D.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张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贼于是感动醒悟,张文诩要盗贼发誓一定不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并让他将割下的麦子留下,然后离开。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裴行俭传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迁长安令。麟德二年,擢累安西都护,西域诸国多幕义归附。召为司文少卿。
上元三年,吐蕃叛。出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仪风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与吐蕃连和,朝廷欲讨之。行俭议曰:“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师质京师,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权以制事,可不劳而功也。”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且为安抚大食使。至西州,诸蕃郊迎,行俭召豪杰千余人自随。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都支觇知之,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镇酋长,伪约畋,于是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数日,倍道而进,去都支帐十余里。先遣其所亲问安否,外若闲暇,非讨袭者。又使人趣召都支。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禽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首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简精骑,约赍,袭遮匐。道获遮匐使者,释之,俾前往喻其主,并言都支已禽状,遮匐乃降,悉俘至京师。帝亲劳宴,曰:“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即拜礼部尚书兼捡校右卫大将军。
调露元年,突厥阿吏德温傅反,单于管二十四州叛应之,众数十万。都护萧嗣业讨贼不克。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部兵十八万,合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总三十套万,行俭成节制之。先是,嗣业馈粮,数为虏钞。行俭曰:“以谋制敌可也。”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赢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赢兵走险。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贼拒黑山,数战皆败.行俭纵兵,前后杀虏不胜计。余党走狼山。行俭既还,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复与温博合。明年,行俭还总诸军,顿代州之陉口,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行俭秘不布,密以闻。后数日,烟尘涨天而南,斥候惶骇,行俭曰:“此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也。且受降如受敌。”乃敕严备,遣单使往劳。既而果然。于是,突厥余党悉平。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
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子泥涅师质京师质:做人质
B.倍道而进倍:加倍
C.简精骑,约赍简:挑选
D.嗣业馈粮,数为虏钞钞:钱币

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行俭善用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乃尽畀以术②外若闲暇,非讨袭者③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
④诈为粮车三百乘⑤前后杀虏不胜计⑥乃敕严备,遣单使往劳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行俭因德才兼备在年轻时得到大将军苏定方的赏识,苏定方将用兵之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这为他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B.裴行俭精于谋略,吐蕃叛乱时,他以册封护送波斯王为掩护,用奇谋一举擒获了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并将他们全都押送到碎叶城。
C.裴行俭奉诏征讨突厥时,得知都护萧嗣业先前运粮时,多次被敌人劫夺,于是他采用粮车伏兵的计谋,给劫粮车的贼兵以沉重打击。
D.裴行俭使用反间计使伪可汗阿史那伏念暗中归附,并且伏念又捆系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至此突厥余党全部被平定。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瑾,字去瑕,江南江都人。康熙二年举人。十九年,授云南昆明知县。时吴三桂初平,故军卫田隶籓府者,徵租量丰歉收之,事平沿为额1,民不能供。又军兴后官司府署器用皆里下供应,而取给于县,故昆明之徭,尤重於赋。瑾请于大吏,奏减其赋,不可;乃疆画荒地,招流亡,给牛种,薄其征以济军卫之赋。一年垦田千三百馀亩,三年得万余亩。又均其徭,里蠹无科派,奸民无包收,诸侵渔弊皆绝。民旧供县公费日十金,瑾曰:“吾食禄于君,不食佣于民。”革之。总督曰:“陈仲子2之廉,能理剧3乎?”又问:“今家几何人?”对曰:“子一,客与仆各二。”瞷之,信,皆惊异。自公费除而上之取给者亦减。
昆明池受四山之水,夏秋暴涨,怒流入闸河。沙石壅塞,水乃溢。浸濒池田,岁劳民力浚之。晋宁州境毗于昆明,受东南诸箐4之水,旧迹有河道入江,上官议凿之以通闸河。瑾按地势为图白之曰:“闸河独受昆明之水,已不能吐纳,沙石旁溢为害,岂可更受晋宁水乎?且其地高若建瓴,沙石荦确尤甚,殆不可治。”台司持之坚,则指图争曰:“高下在目,何忍陷民於死!”总督范承勋曰:“令言是也。”议遂寝。
县有止善、春登、利城诸里田,坳垤错出,不旱则潦。瑾廉得旁近有白沙、马袅、清水三河,可资蓄泄,年久湮塞,率民浚治。三月河复,田以常稔。大小东门外旧皆市,兵后为墟,盗贼窟其中。为创造室庐,以居流亡,移城中骡、马、羊诸市实之。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安阜园者,故籓囿也,请耕之以食孤贫废疾而无告者。
是时上官多贤者,每倚信瑾。兵备道欲以流民所垦田牧马,求之期年,不与,久亦称其直。将军仆杀人,按察使置酒为请,阳诺之,退而正其罪。巡抚仆子谋夺士人聘妻,即县庭令士人行合卺礼,判曰:“法不得娶有夫之妇,妇乘我舆,婿乘我马,役送之归,有夺者治其罪。”时人作歌诗以传之。初至,滞狱以百数,断讫皆当。后一省疑狱辄付瑾治,屡有平反。居三年,病卒。士民图其像藏之,请祀名宦祠。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
注:1额:定额,规定的数目。2陈仲子:战国著名思想家、隐士。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廉洁自律,整顿世风,纯洁社会。3剧:厉害,严重。此指难以治理之处。4 箐(qing):树木丛生的山谷。5荦确:沙石大而多。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均其徭,里蠹无科派科:摊派。
B.沙石荦确尤甚,殆不可治殆:危险。
C.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比:邻近。
D.后一省疑狱辄付瑾治辄:总是。

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能表明张瑾“爱民”和“公正”的一组是

A.乃疆画荒地,招流亡,给牛种初至,滞狱以百数,断讫皆当
B.岁劳民力浚之求之期年,不与
C.三月河复,田以常稔请耕之以食孤贫废疾而无告者
D.上官多贤者,每倚信瑾士民图其像藏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十九年,张瑾任昆明知县时,该县赋税很重,经他请求,上司减免了部分赋税,他又招募流民开垦了大量荒地,增加粮食生产,从而减轻了人民负担。
B.昆明湖水夏秋季节暴涨,流入闸河,常引发水灾,淹没农田。上级官吏想开凿沟渠,把晋宁州的河水引入闸河。张瑾坚决反对,据理力争,取得胜利。
C.张瑾率领百姓疏浚白沙、马袅。清水三河,消除了水灾隐患,使两岸庄稼常获丰收。又在昆明城东门外修房盖屋,安顿流民,并把牲畜交易市场移置于此处。
D.兵备道要用流民开垦的田地来牧马,张瑾一直不答应。巡抚仆人的儿子阴谋霸占某士人已经下过聘礼的未婚妻,他就为士人办了婚礼并护送回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①论僚吏哉?”
上元初,为监察御史。会吐蕃盗边,刘审礼战没,师德奉使收败亡于洮河,因使吐蕃。其首领论赞婆等自赤岭操牛酒迎劳,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戴红抹额来应诏,高宗假朝散大夫,使从军。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虏战白水润,八遇八克。
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长寿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书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谓师德:“师在边,必待营田,公不可以劬劳惮也。”乃复以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入迁秋官尚书、原武县男,改左肃政御史大夫,并知政事。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贬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抚定河北,进纳言,更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心无适莫,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独能以功名始终,与郝处俊相亚,世之言长者,称娄、郝。
注:①讵:怎能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吐蕃盗边盗:盗窃,偷窃
B.更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领:兼任
C.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逮:及,达到
D.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方:当时,那时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当以子孙相诿①无转饷和籴之费

A. B.
②兵以饶给②容我择之可乎
①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①公不可以劬劳惮也
C. D.
②我为所容乃不知②贤则不知也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师德性情宽容,不计较别人对他的触犯。但他的忍让已经到了怯懦、窝囊的地步,可这样更能显示出娄师德的度量之大,这也是武则天一直重用他的根本原因。
B.娄师德事业上勇挑重担,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吐蕃的威胁,朝廷招募勇士,他毅然入伍,显示了性格中刚毅的一面。
C.娄师德担任左金吾将军、捡校丰州都督时身先士卒,他穿着皮裤,带领士兵屯田,积蓄粮谷数百万,使军队供给充足。
D.本文虽为娄师德的传记,却能反映出武则天善于用人。武则天能够选择恰当时机慰劳并勉励在边疆驻防的娄师德,也能在恰当时刻提醒心有偏见的狄仁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